記好孩子學校心理工作之心理健康大課——在世界眼里,我是怎樣一個人
為進一步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縱深發(fā)展,幫助學生發(fā)現(xiàn)自我、認識自我、正確看待自我,近日,我校心理教研組長趙松瑞老師在多媒體室為孩子們開展了以《在世界眼里,我是怎樣一個人》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。
課程伊始,趙老師用熱身小游戲活躍課堂氣氛,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,讓同學們用最自然的狀態(tài),投入到課堂學習中。隨后,趙老師揭開了今天與同學們探討的話題“在世界眼里,我是怎樣一個人”。趙老師以“關于‘我’的問題、我對‘世界’的理解、以及‘世界’之于我”等話題讓孩子們進行自我探索。
課上,孩子們認真聽講,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在實踐活動環(huán)節(jié),圖文并茂地繪制出自己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世界的圖景。從一些孩子的作業(yè)中看到他們對自己的認知是片面的,認為自己是“不被喜歡的”“不被接納的”,這些看起來輕描淡寫的文字,是一個個貼在孩子身上的標簽,是我們眼睛看不見,孩子能清晰感受到刻在他們內心深處的傷疤。但大部分孩子都關注到了自己曾經忽視的部分,對自己及周圍的世界有了新的觀察視角,產生了新的感悟。
之后,趙老師還通過故事《你很特別》,引導孩子們在故事中感悟:人的價值在于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。再結合自我肯定訓練,讓孩子們對自己進行正向表述,肯定自己。故事結束,孩子們齊誦“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!”升華了主題。
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發(fā)展建立的關鍵時期,全面客觀的自我評價,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平衡自我同一感,避免社會評價與自我評價不一致導致的混亂。同一感混亂的孩子,更容易表現(xiàn)出缺乏自信、自暴自棄、自我評價過低、孤僻、做事拖拉、找不到自己正確的角色定位、對人生迷茫沒有方向感等情況。
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,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,需要不斷成長和完善。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,父母的肯定對孩子向上發(fā)展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的,肯定孩子需要我們允許孩子不完美,多肯定,少說教,多問孩子的想法,少一些“經驗的判斷”。多年來,我校一直秉承“每個孩子都是天才,不能用爬樹的能力來判斷一條魚的才干”的教育理念,提倡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,發(fā)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,不給孩子貼標簽,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