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踐小基地 生活大舞臺——記好孩子學校組織學生到“勞動教育實踐基地”開展農(nóng)耕課
中國人骨子里對田園生活充滿了向往與憧憬,從陶淵明的“開荒南野際,抱拙歸園田”,到王維的“雉雊麥苗秀,蠶眠桑葉稀”,無數(shù)詩人對田園都情有獨鐘,不惜解甲歸田。孩子們也不例外。
在這一季,聽說又要開始新一輪的種植時,同學們別提有多高興了。當前兩批的孩子下地勞作時,其他孩子便羨慕不已,翹首以盼,希望自己也能親臨菜園,感受四季的驚喜與神秘,體驗自然的美妙與感動。真正輪到自己時,一個個喜笑顏開地來到菜地,熱火朝天地干起活來。孩子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,有的負責松土、有的負責打塘、有的負責栽苗、有的負責澆水……大家忙碌著、商討著,菜園里頓時變得熱鬧起來,一幅緊鑼密鼓編織的耕種圖出現(xiàn)在大家眼前。
孩子們干活累了,就饒有興致地去觀察之前的同學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。或是看看正開花的蠶豆,或是瞧瞧倔強生長的豌豆和蘿卜,或是聞聞綠油油的青菜,或是摸摸即將可以享用的包菜或苤藍...... 實物可比圖片生動有趣多了,它們的生長形態(tài)如此不同,成長周期也不一樣,卻又都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,大自然的無限魅力,讓孩子們的眼睛更加敏銳,思維也活躍起來。
短暫的放松休息后,同學們還是決定先把今天的白菜種植好,再把之前缺損的秧苗也補好,若時間允許的話,再開墾幾塊空地,種植點香菜、小蔥之類的,大家都憋著勁想和之前的同學做做比較,看誰種的長勢好。想著想著,一個個又干勁十足地忙起來了。
課堂上那些蒼白的說教,在實踐中變得鮮活起來!孩子們親身栽種著那些新綠的幼苗,聽著水“汩汩”滲入泥土,心中無不充滿期待。澆水的孩子生怕菜苗失去從土壤里汲取養(yǎng)分的能力,就一味的澆灌,有的把菜苗沖得東倒西歪,有的把菜塘周邊的泥土都沖下來掩埋了菜苗,那種惴惴不安的心情,卻總在過后明白欲速則不達。
太陽毫不留情地曬著他們的脊背,汗水也一次次浸濕了他們的衣衫,握過鋤頭和拎過水桶的手起了血泡,長了繭子,栽種秧苗的手也粗糙了不少,但孩子們看著田間地里的那一抹抹綠,略有氣勢,在她們的陣地,隨風搖曳生姿,眼里不覺充滿笑意。它讓居于斗室的孩子們,在大自然開闊的視野里,更愿意大聲呼喊,更愿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,身心變得更加自由,生命發(fā)展也更加蓬勃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