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農(nóng)耕文化中磨練自己—記好孩子學校組織第九批孩子進田園開展勞動現(xiàn)場課
2018年5月26日下午,我校組織第九批孩子進田園開展勞動現(xiàn)場課;▋赫_,草兒正綠。走進寧靜的田間,踩著泥土,嬉戲歡笑。在希望的田野上,播下種子,收獲希望!
孩子們歡心雀躍地來到種植基地,在老師的帶領(lǐng)下,開始清理過季的油菜梗。太陽毫不留情地曬著他們的脊背,汗水一次次浸濕了他們的衣衫,但孩子們咬著牙,默默地堅持著。有的孩子生怕被落下,扔掉鐮刀用手將油菜梗連根拔起,一大片油菜田就這樣被他們征服了。
隨后,孩子們開始翻地。第一次拿起鋤頭,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掄起,看著老師示范很輕松,怎奈自己嘗試卻很難?用很大的力,卻只刨起一點塵土。老師耐心講解指導,終于發(fā)現(xiàn)原來不止要靠力量,還要找準鋤頭與地面的最佳角度,才能“掘地三尺”,這不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“你選擇的方向,遠比努力更重要”嗎?
正當大家在熱火朝天的翻地時,突然有同學在一旁歡呼道:“這里的玉米長出新葉了!”其他同學也激動不已地圍過去,一邊仔細觀察之前的同學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,一邊商量下一步的“耕種計劃”。孩子們還是決定先補苗,再種一塊玉米、黃瓜和香菜,也想和之前的同學做做比較,看誰種的長勢好。想著想著,一個個都干勁十足地忙起來了。
只見孩子們各司其職,有的挖坑,有的播種,有的澆水,有的割草,有的摘菜...... 課堂上那些蒼白的說教,在實踐中變得鮮活起來!當孩子們切身觀察著那些新綠的幼苗,聽著水“汩汩”滲入泥土,心中無不充滿期待。有的孩子生怕種子失去從土壤里汲取養(yǎng)分的能力,就一味的澆灌,那種惴惴不安的心情,卻總在過后明白欲速則不達。
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:“生活即教育,社會即學校,教學做合一!碧镩g的那一抹綠,略有氣勢,在她們的陣地,隨風搖曳生姿,傲然耀眼;那一抹綠,讓孩子們眼里不覺充滿笑意,令人不忍轉(zhuǎn)眸移步;那一抹綠,在田間,在心間,是最美的風景!
|